算量计价是基础
成为一名合格的造价人员,算量计价是基础,这好比大厦的根基,没有算量计价这门看家本领,造价人员就仿佛失去了吃饭的饭碗。
算量的前提是要懂图识图,这一点有些资深的造价人员比现场施工人员有发言权,很多图纸问题有可能在现场实施时现场施工人员才能发现,但造价人员在前期算量过程中却能提前让其暴露出来。
举个例子,某结构图柱表中KZ3,柱表和平面布置图中柱截面尺寸对应不上,施工人员没做到这一步,可能就会忽略这一点,但是算量时,截面对应不上软件就会跳出来错误提示。
计价的前提不仅仅是会套定额,更要懂施工工艺,后者尤其重要。只有懂施工工艺,才能更加熟练地驾驭定额这架马车。
举个例子,室内三七灰土回填完之后,上面要做一道隔墙基础,需要在三七灰土上挖一个倒梯形的浅槽,然后倒梯形与三七灰土接触的三个面需要安装模板,这时候就体现出懂工艺的重要性。一般人理解混凝土的模板就是竹胶板,常规的做法是这样。但隔墙基础的这个模板将来是拆除不了的,是需要留在倒梯形的基础下面,作为基础的组成部分承受上部荷载。
因此从整体结构稳定性的角度考虑,倒梯形基础下需要安装的应该是砖模而不是竹胶板,因为砖模和灰土以及隔墙基础接触后形成的整体刚度要比竹胶板好很多,所以工艺清楚之后,哪个定额就一目了然。
不要纠结于算量
虽然算量计价是造价人员的看家本领,但是也不能纠结于此。很多造价人员为了避免出现算量上的误差(尽管有些误差是合理范围),会采取主动深入学习建模技术、以及强化各类施工图集等措施,目的是让自己经手的工程实现百分百的准确,图纸上的每一项内容都可以在量上体现出来。
这么做对不对?也不能说错,这种做法会占用很大精力和时间,并且在追求算量的过程中,很可能走火入魔,落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怪圈去。
举个例子,某造价人员将图纸细部构造全都精准计算,比如图中的R80水泥砂浆圆角,以及顶部爬梯等用材的规格型号、楼梯转角等用材的长度重量等核对了大半天,后计价得出的金额对整个建安费用来说微乎其微,这就是一个很低的投入产出比了。
不要纠结于算量,并不是说算量可以肆无忌惮,不用管误差多少了,而是要有一个原则,这个原则叫二八原则也可,一九原则也罢。就是说,所占比重很大的建安工程量是造价人员关注的重点,要下大功夫来精准计量,至于所占比重很小且影响不了大局的工程量可以有的放矢,简单明了的得出一个数据来,提高工作效率
无量胜有量
某个工程中所占比重很大的建安科目不应该是算完、汇报完之后,就束之高阁扔到一边,能不能好好利用这些既定的数据,是造价人员进阶之路的分水岭。
对于建安科目既定的数据,应该拿过来仔细研究,将所有能分析到的数据都落实到某个经济指标上来,或者是建筑面积,或者是投影面积,或者是设备个数等,将这些总结的经济指标表列清晰,再与类似工程的横向纵向做比对,必然会得出一系列有效的结论,比如说某商业的设备安装单方造价、某住宅的建安单方成本等等。
这些结论将会成为造价人员进阶之路的宝贵财富,再碰到类似的工程,即便没有具体图纸和算量,但是根据之前总结的有效结论,造价人员就可以对尚处于幼苗阶段的工程做出较为精准的判断。
至此,无量胜有量的境界初步达成。
造价人员不再只是被动地等图纸成型,再经过算量计价之后,才能得出经手工程的经济数据,而是变被动为主动,没有图纸可以,没有计价也行,只要有前期的工程数据,比如建筑面积、设备个数、结构形式等,造价人员就可以大致判断出后续的成本状况,以大大提高项目的决策效率和决策精度。
行业大牛初长成
经手七八个不同的工程,认真总结七八个不同工程的经济指标,之后造价人员无量胜有量的境界就已经日臻成熟,即便是面对一片荒地,眼中看到的也可能是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楼,至此,造价行业的大牛已经初长成。
造价人员从业之路从来就没有平坦过,即便是你披荆斩棘成为行业大牛,也不要忘记学习卖资历,信息爆炸的时代,任何行业日新月异变化极快,稍有懈怠就可能被时代抛弃。